平阳塑编投入15亿元百亿集群步入循环经济新赛道


  从原始手拉木织机到四梭、六梭、八梭全自动圆织机;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到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高新化的发展轨道,经过40多年发展,形成年产值达百亿元的集群性产业。为破除高能耗、污染大等难题,温州市平阳县投入1.5亿元资金,让这个百亿集群产业跑步入场循环经济新赛道。

  上世纪90年代的平阳,上百家塑编企业星罗棋布。加工塑料粒子的小作坊产生大量冲洗废水、废气,直接排放,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严重。

  平阳县萧江镇是有着7万多非流动人口的小镇,这里有近3万人从事塑包相关工作,占近二分之一,也是全国纺织产业第14个集群。作为“中国塑编之都”,萧江镇面临的是如何破解塑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引导小微企业入驻小微园集聚发展,是平阳引导传统塑编产业向“高新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萧江镇轻工产业小微园,集聚200多家塑编上下游企业。作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园区占地约21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5亿元。

  平阳将工业园作为产业升级的载体,形成了集废旧回收、造粒加工、吹塑拉丝、拉丝编织、包装印刷一条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截至目前,平阳已建成投用小微园、塑编产业园9个,推动塑编企业入园260余家,其他类企业入园400余家。

  工业园区的建立,不单单是空间上的有效利用,通过严格把关新企业环保准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该县在全环节上开展塑编产业上下游综合治理,推动塑编行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

  “现在无纺布包装印刷过程产生的废气,都会经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温州万里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毛思章说,有关部门也会定期对公司进行环保检查。

  在温州明辉塑业周友力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融化废塑料的冷却水经过3米高的水塔降温后被再次循环使用。周友力指着厂房中的大型设备说,从前使用人工分拣和水洗的方式分离废塑料,排放的水中含有塑料微粒,现在采用人工粗检和机械分拣。在周友力看来,现在的塑料回收真正的完成了“零污染”。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企业治污水平,平阳引进第三方“环保管家”,在行业提升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形成“政府主导、第三方协同、市场化运作、共同治理”模式。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无废工厂”是“无废细胞”建设的重要单元。当地企业家们也认识到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在温州晨光集团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整齐的全自动圆织机正在飞速运转,不断穿梭交织的“一根根塑料丝”带来近14亿元的年产值。“通过技术提升,我们持续不断的增加产品的持久性和抗氧化性,使原本只可以使用一次的编织袋,可以2次或者3次循环使用。”温州晨光集团负责人王可智表示,企业建立高分子塑编包装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不断研发环保低碳的原辅材料,不仅如此,企业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采用引进节能环保型的圆织机和拉丝机等配套生产线设备,降低生产能耗。

  “无废工厂”启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通过投入近1500万,淘汰原有的燃气锅炉,引进先进电加热节能设备,实施“气改电”项目,节能降耗25%。

  近年来,平阳实施塑编产业转型提升行动,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开展节能减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据悉,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技术改造备案超过200万以上的企业45家。

  记者从萧江镇经发办了解到,上年度萧江镇轻工产业小微园规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707吨标准煤,今年前三季度为0.068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5%,呈现多年连续下降趋势。

  近年来,平阳锚定目标精准发力,不断强化塑编产业空间布局、科创服务、污染治理,结合六类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助力塑编产业完成绿色转型,迈上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无废行业”新轨道。


上一篇:关于孝感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餐饮环节消费提示

下一篇:南充蓬安:公司制作忙 项目“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