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也包括新材料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总实力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但当前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严重超过标准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数字化水平难以有效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关键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解决。

  “十四五”是原材料工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变化。从机遇看,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新兴领域和消费升级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为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企业集聚,为原材料工业强化产业链韧性提供了基础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原材料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锻造新优势提供了动力源泉。从挑战看,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拓展国际市场难度显著增加。面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主要大宗原材料产品需求将陆续达到或接近峰值平台期,规模数量型需求扩张动力趋于减弱。面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强约束,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任务,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新期盼,原材料工业绿色和安全发展的任务更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加速推动原材料工业体系优化开放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了《“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规划》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眼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优化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加速信息技术赋能,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低碳可循环,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数字化、体系安全化,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按照“创新引领、市场主导、供需协调、绿色安全”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未来5年的总体发展趋势和15年远大目标。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到2035年,变成全球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方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世界先进,产业体系安全自主可控。

  一是供给高端化水准不断提高。突破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结构合理化水平持续改善。粗钢、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形成5~1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在原材料领域形成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发展绿色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水泥产品单位熟料能耗降低3.7%,电解铝碳排放下降5%。重点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实现双下降。工业废渣等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四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效应凸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能力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达到2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0%以上。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五是体系安全化基础更加扎实。重点行业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链断点堵点显著减少。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从供给水平、产业体系、绿色低碳、数字转型、产业安全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端化、合理化、绿色化、数字化、安全化等“五化”重点任务。

  一是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健全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载体支撑、优化完善创新机制生态。攻克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突破关键材料,坚持材料先行和需求牵引并重,实施关键短板材料攻关行动、大宗基础材料巩固提升行动、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和过程管控,推进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健全质量评价和认证体系。

  二是推动产业体系合理化。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去产能成果。通过优化新建产能布局、推进规范化集群化发展,引导产能合理地布局。通过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优化组织架构。通过扩大中高端材料内需、加强上下游衔接联动,推进产业协同。

  三是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化。积极实施节能低碳行动,制定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快速推进企业节能低碳改造升级,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率先达峰。推进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研究推动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创新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模式,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关键工艺和过程管理上的水准,提高一次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原材料工业耦合发展园区,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

  四是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加快制作的完整过程智能化,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进行升级,建设泛在感知互联的工厂运行环境,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管理体系变革,带领企业逐级或跨级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企业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打造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聚焦重点环节培育和推广一批流程管理工业APP和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原材料工业与“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夯实数字化支撑基础,分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搭建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

  五是保障产业体系安全化。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合理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拓展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强配套支撑能力,拓展配套供应渠道,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强化短板装备开发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企业本质安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为推进“五化”任务顺利落地落实,《规划》部署了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低碳制造试点工程、数字化赋能工程、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补链强链工程等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通过突破重点品种、提升公共平台等,实现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实施低碳制造试点工程。通过实施技术攻关、推广一批先进的技术、建设试点项目,推动原材料工业低碳制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实施数字化赋能工程。通过试点示范、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体系等,形成一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和重点行业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推动原材料工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四是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通过找矿行动、基地建设等,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部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五是实施补链强链工程。通过协同攻关、拓展配套渠道,鼓励融通创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组建联合体,增强发展主动权,实现主要产业链断点堵点得到一定效果疏解。

  一是强化规划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建立中期评估机制,动态跟踪《规划》完成情况和新问题、新情况。充分的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作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问题和建议。

  二是加强政策协同。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充分的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深化产融合作,支持规划涉及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扩大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模,优化相关领域专业结构。建设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和专家信息库,加强急需紧缺技术人才培养。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报道。制定精细化产业政策,消除社会对原材料工业的误区。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的宣贯、落实。


上一篇:烽烟再燃   从特种兵到企业家70岁老兵用茅草编出致富新传

下一篇:探索港达设备:工业皮带制造的未来科技与实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