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交叉,系牢固,彩线上下穿插、拉紧、收边、定形,一个个精美的塑料彩筐就完成了。在寒亭区高里街道二戈官庄村,贫困户们凭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线日,记者来到二戈官庄村,听贫困户们讲述他们用双手脱贫致富的故事。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二戈官庄村李恩汉家。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家具摆放错落有序处处显示着家中主人的勤劳。里屋内,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塑料彩线,李恩汉夫妇和几名农村妇女一边拉家常,一边低头编塑料彩筐。黑白灰、黄绿蓝、红黄白十字交叉,系牢固,上下穿插,一条接一条地在筐面上绕着线,每个人轻车熟路,手艺精巧到位。房间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编筐时要注意颜色搭配,要一层层地向上编,拉紧,收边、定形,一样也不能少,如果编得太松,筐子很容易变形。”李恩汉的老伴王爱兰手里编着一个红黄白色相间的大号塑料彩筐。像这样的大号塑料彩筐需要编一个半小时左右,她一天能编7个。每完成一个能够获得4元钱的手工费,一个月下来仅这项手艺就能增加七八百元的收入。
李恩汉坐在一旁时不时地帮老伴递剪刀、拉线,偶尔也会编一会儿。“我的眼睛不好,主要是老伴编筐,我给她打下手。”李恩汉说,二戈官庄村一直有手工编筐的传统,早先是使用草编,后来开始使用塑料管线编彩筐,五颜六色的手编彩筐十分精美,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
“我编的这个彩筐就是出口日本的。除了这个大号彩筐外,还有中号和小号,每个彩筐的手工费大约在1.5元到4元之间。”王爱兰说,编彩筐的材料都是经销商统一拉到村里分给他们的,样品和款式也由经销商定,他们只负责坐在家里编筐,按时交货。“冬天天冷,坐在家里有个事干,不仅打发时间,还能挣个手工费,挺好的。”
今年76岁的李恩汉平时和老伴、儿子一起生活,家里种着7亩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年收入3000元左右。李恩汉老两口年事渐高、慢性病缠身,已渐渐无力从事农业生产,再加上唯一的儿子身有残疾,常年吃药,无法劳作,是村里建档立卡享受政策的低保户。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寒亭区高里街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给李恩汉一家选派帮扶责任人,以“结对帮扶”的方式促进其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保证他们一家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街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先后帮助其共同生活的亲属落实了慢性病政策,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又对家居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李恩汉家的生活和治病压力,一家人稳定脱贫,生活品质不断的提高。“我们家的房子住了36年了,早已破旧不堪,帮扶责任人帮我们硬化了院子小道,粉刷了墙壁,吊了顶,家里焕然一新,住着非常舒坦。”李恩汉说。
实现精准脱贫后,李恩汉一家的生活品质逐步的提升,追求幸福生活的精气神也渐渐足了起来。除了编塑料彩筐外,李恩汉夫妇还喂养母鸡、卖鸡蛋补贴家用。每天早上,李恩汉夫妇喂完鸡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编筐工作,偶尔还加工扫帚,幸福的笑声逐渐代替了往日的沉闷。“我是贫困户,虽然有政府帮扶,但我自己也要打起精神,尽最大的努力自主脱贫,绝不能把这穷帽传下去。”李恩汉说。
李恩汉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邻里乡亲全都看在眼里。“这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们一家改变贫困现状,现在的生活慢慢的变好了,心里也慢慢变得敞亮了。”李恩汉说。
实现脱贫后的李恩汉也不忘回馈社会,许多人上门取经,想学习编塑料彩筐,他和老伴丝毫没有保留,免费手把手地教。有的乡亲想付一部分学费,都被老两口谢绝。“以前没少受到邻里帮助,现在别人有要求我们的,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我的手艺能让更多人挣点钱比我自己挣钱还开心咧。”王爱兰说。
在李恩汉一家的带动下,村内的贫困户肖秀梅也加入了“编织小组”,还开发出了新品种、新样式。今年70岁的肖秀梅,儿子早已去世,老伴视力残疾,她自己也浑身是病,家境困难,是村里重点帮扶对象。为了更好的提高生活品质,肖秀梅也开始编织塑料彩筐。由于她胳膊常年疼痛,编不了大号彩筐,只好编织小号的。“小号彩筐手工费便宜,一个1.5元,我一天也就编三五个,够我和老伴一天的生活费了,我很知足。”肖秀梅说。
二戈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成龙介绍,该村原有13户贫困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全部脱贫,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主动开展编织产业,提高生活品质。“下一步,村里将挖掘编织产业,研究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渠道,为村里乡亲搭建一个团结致富的平台,助力脱贫攻坚。”黄成龙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咬定目标不松劲、提升标准狠发力。
上一篇:兽药饲料普法案例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