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脑卷起来打包带走,要用的时候再铺开来,手机也一样,折叠弯曲丝毫不在话下;生物垃圾摇身一变成为新型清洁能源……下周举行的2013工博会高校展区上,许多高新材料的运用,将呈现出一个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当下,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正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随身必带的重要工具,未来,这些电子科技类产品以轻盈、便于卷曲和折叠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就不再为背着沉重的行李上路而犯愁。试想某一天,我们下班回家,将可卷曲电视取出,平铺在墙上,看看电视释放一天的疲劳。看好电视后,又可将电视像“卷”画卷一样卷起。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陈险峰教授、陶海华博士科研团队昨天表示,目前已经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光/臭氧真空型设备,通过利用紫外光化学反应对石墨烯进行清理洗涤和掺杂,有效提升其导电性能,这将有利于它在产业化过程中作为一种透明导电材料,在可弯曲、可折叠电子显示器中应用,从而让可卷曲的电视、电脑、手机变成现实。
在电子显示器件领域,获得柔性显示屏一直是人们的梦想。然而,电极材料成了制约这一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之一。石墨烯具备优秀能力的导电性、导热性、光学透过率和韧性等,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探索用石墨烯代替脆质、资源日益匮乏的ITO透明导电薄膜。
青年报记者昨天同时获悉,在今年的工博会高校展区中,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队将带来他们最新研发的“生物质废弃物水热分解新技术”,这一技术能让秸秆、水葫芦等生物质废弃垃圾在水中分解,提取之后变为像石油那样的新型生物质燃料,提供新的能源来源。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超过10亿吨生物质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和水葫芦、浒苔、林业废弃物等等。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甚至造成很多环境污染事件,例如黄浦江等水域里经常发生的水葫芦聚集成灾;青岛等海滨城市在暑期经常受到浒苔“绿潮”的袭击;国内农村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缺乏解决方法,老百姓只能直接焚烧,而这些焚烧烟雾成为部分地区PM2.5的大多数来自之一。
如何使生物质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能源?来自复旦大学的陈建民、张士成课题组经过长年跟踪研究和改良,研发出了生物废弃质的水热分解新技术。该技术将水作为一种良好的介质,使其成为生物废弃质进行化学反应的“温床”。
在今年工博会上,该团队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生物质废弃物液化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水葫芦等在水中分解成为可能。目前,该技术也已在少数公司进行了测试,并且获得了较好的结果。不久的将来,由水葫芦、秸秆、浒苔制备的生物质柴油有望很快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生产,最终普遍的应用于我国产业之中,进入普通百姓生活。
上一篇:爱拼才会“美”
下一篇:台州唯德获得打包带出产用图文印花染印加工设备及工艺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