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名村民暴雨中被困 沈阳麦子屯村成功撤离纪实


  此时,村主任李宏光的手机已经被泡坏,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穿着连体雨衣的他已经奔走在逐户村民家,嗓子已经哑了。

  走到村广场时,遇到了村民李旭东,准备到洪桂珍家救人的他被大水冲倒两次,抓住大树才得以不被冲走。

  ( 76岁的独居老人洪桂珍向记者介绍水位线,老人夜里被村干部安全转移,充满感激。)

  相遇的李宏光和李旭东,两人将洪桂珍成功解救。这也只是村民互救的一个缩影。

  来自消防的数字显示,截至今早6时40分,50名消防官兵成立的4个搜救组在沈阳市浑南新区古城子乡古城子村麦子屯,在当地村干部的协助下,利用消防艇将57名被困群众全部救出。

  今日,辽沈晚报记者再次来到该村,还原暴雨中近8小时的救援、互助及全村成功撤离的全过程。

  这一天,村支书张海秋、村主任李宏光及村妇女主任王春福等人都没有回家。随时有可能变大的雨势,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这个东西高、南北底、中心洼的村子,让几名“村官”着实担心,因为降雨的势头比预报中要大。

  麦子屯村常住村民50多户、100多人。几位村干部明确一点:人员安全是最重要的。

  从麦子屯村旁流过的张官河,让人们最为担心。从24日起,村里对堤坝、小桥的排查就没停过,还调来铲车随时准备抢修堤坝。

  不到晚6时,张官河的水位已涨到“平槽”,张海秋、李宏光赶紧组织抢险队加固堤坝,同时派出村干部严守河上的小桥,禁止人车通行。

  张海秋盯着几名村干部说,“晚7点进行第一次排查,把村里所有的危险堤坝、桥涵、危房、低洼地段……都要全部排查,尤其是老人,必要时立即疏散!”

  晚上6点,麦子屯慢慢的开始下起了雨。当时的雨还不大,村里除了村干部,绝大部分的村民都已经各回各家,吃晚饭、看电视。

  65岁的刘凤云却顾不得这雨,牛棚里的母牛刚刚产下一个小牛犊,这给一家人带来不少欢乐,作为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奶牛已经增加到70多只。

  村中心的雷子日杂百货综合商店里,张树成把五金用品、劳保手套胶鞋等整理了一下,又把高腰水靴翻出来摆在了明面上——等下雨了,这东西会有不少人急需。

  张树成用儿子的名字“雷子”命名苦心经营的商店,足见儿子和这间小店在他心中的重要程度。

  张树成忙完手头的活,掏出烟斗,压紧烟丝,用打火机头朝下打火点燃,看着门外淅沥的雨和忙着回家的人们,一缕淡蓝的烟从微张的嘴唇间飘出。

  雨越下越大,村里低洼处积水越来越深,张官河的水也流入了村中。晚9时,村里开始组织疏散。按照之前制定的方案,每户、每人都有专人负责,不会漏掉一户、一人。

  因为村中进水,为防止造成触电,村里拉闸断电。张海秋、李宏光等一边参与疏散和营救被困村民,一边频繁接打电话,不久两人的手机都被水泡坏。李宏光只好回家,将妻子的手机拿来暂用。

  刘凤云和13岁的孙子早早就睡了,虽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但根据她生长在这里65年的经验判断,“应该问题不大”。

  因为小牛犊子刚出生,担心母牛翻身把牛犊子压死,二儿子张毅每隔一会儿就去牛棚看一看,生怕造成遗憾。

  刘凤云跑出来一看,牛棚已经进了一半水,“牛像马上要被宰了一样嚎叫,叫的都不是动静了。只剩下牛脑袋露在外面,脖子以下都在水里。”

  牛棚里装饲料的一口大缸,平时8个人都抬不动,刘凤云就眼瞅着这大缸被水冲走了。再仔细看,家里的大沙发也被冲走了……

  水再大,70多头奶牛可能都会被淹死,俩儿子张毅和张海赶紧冲进牛棚,用镰刀把套在脖子上的牛绳挨个割断,牛就自己游到了上游,自救成功。

  只有两头没有割断绳子,而是牛自己挣断,所有的奶牛都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而刘凤云家里四口人也被随后赶来的村民和消防队员用救生艇转移到了安置点。后来她回想,若不是那个新生的小牛犊子,很可能家里人都跑不出来了。

  曾想跑回家把钱拿出来的刘凤云被消防队员劝了回来,“保命要紧,别的都是次要的。”

  雷子日杂百货综合商店门前的一个套马碑是村中心的标志,这里也是村里比较低洼的地方,又四通八达,所以水也很快聚集到了这里。

  其实张树成家的商店距离地面有1米多高台阶的距离,但水已经没过台阶,直奔卧室。

  张树成赶紧往东面较高的地方跑,边跑边敲邻居家的门,“涨水了,快起来,眼瞅着水就进屋了。”连着跑了几家,他把邻居都叫醒,而忘了锁门的他发现水已经快没到床上了。

  此时住在村口的韩素娴因为平时身体不好,本来觉就特别轻,但25号却是先睡下的。

  等到晚上接近11点时,她猛地发现蚊香有点不对劲儿,“灭了,旁边还一圈白灰儿。”

  赶紧把老伴儿喊醒,一开房门,水瞬间冲了进来,摆在门口的两箱牛奶一下子被冲进了厨房,落地钟也漂了起来。老两口赶紧往门外跑,水已经接近膝盖的位置。

  两只家里的小狗随着水被冲走,冲着老两口哀嚎的叫,那时候已经顾不上它们了。

  村里“志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车库里停放的农用机械、配件及柴油等很快被淹,一台价值50余万元的玉米秸秆打捆机也被水淹。

  合作社负责人王德志说,库房里的打包机、免耕机、电焊机和发电机也全部被水淹。

  村民口中的“老杨太太”并不姓杨,而是名叫洪桂珍,因为丈夫姓杨,村民们才这样称呼她。

  76岁的她独自住在村里,自打25岁那年搬到这里,51年间她从未见过村里涨这么大的水,从未如此担惊,也从没这样感动。

  李宏光、李旭东和邻居们一起蹚水敲开她家门时,大门口积水最深处已接近1.5米。

  李宏光附身就要把洪桂珍背起来,身体硬朗的她连说“身体能行”,在两人的搀扶下,洪桂珍一路蹚着泥水离开了院子,被两人送上消防队员的橡皮筏。

  “撤退那阵水还在涨,谁也不了解什么时候雨才会停……真是吓人,走出门口时水都没腰了。”

  老人在房前屋后辛勤种植的芸豆、黄瓜、辣椒等蔬菜都遭了灾,让她心疼得掉泪。

  往返救人中,村民李旭东险些被水冲走。25日深夜,他穿着消防队员提供的救生衣,蹚着积水在村中穿梭救人。走到健身场地时,水深已到胸口,呼吸不自然起来。

  由于水流太急,他一下子被冲出十几米,右小腿重重地磕在了健身器材上,他紧紧抱住路边的一棵大树,才没有被冲走。

  和村干部一起转移安置完村民后,他才发现了自己左小腿也撞伤了,两条腿钻心地疼。

  56岁吴振斌的清泉井业有限公司与韩素娴家一墙之隔,但地势相对较高。村北口获救的多名村民随后被安置到了这里。

  “加在一起能有二十三、四个人吧,书记到我这儿问我能不能临时让村民进来呆会儿,那有什么样的问题呢?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就把他们赶紧都让进来了。”

  吴振斌说,来的也有乡里帮着疏散的干部,浑身都湿透了,他把自己的干净衣服也拿了出来。

  来的村民里有一个2岁、一个6岁两位小朋友,大人们都坐在一起唠这场雨,小孩儿困的不行,吴振斌就赶紧让爱人把卧室腾了出来,让两个孩子先睡下。

  清泉井业向南走200米的云光食杂店是村里的第二个临时安置点,由于处在村中心,而且地势低洼,四面八方来的水立即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

  而在一个2米左右高台阶上方的云光食杂店就成了“最佳”落脚点,5×10米见方的平台上,不时有消防的救生艇将村民送到这里。

  店主王红看乡亲们都聚集到了这里,有的身上都湿透了,凌晨也没有吃的和喝的,她就拿出了矿泉水和面包,免费提供给了乡亲们,“人最重要,别的都会再有的,能帮就帮一把。”

  她的爱人就是村主任李宏光,可从村里通知要下雨开始,他就始终在外面巡查,随时通知、转移百姓。因为长时间在雨中工作,他的电话早就被泡,联系不上。

  “他已经一夜没回家了,打电话也接不通,啥状况我都不知道,特别着急。但他又是给百姓服务,只能等着他往回打。”王红说。

  麦子屯垂钓园有两块水面共17亩,因为涨水,26日下午一眼看过去两个池塘已无了界限。

  种着荷花的池塘,5年前投放的黑鱼苗,之后从未清塘,没想到一场大雨让5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经营鱼塘的王伟运来两台水泵给两个池塘同时抽水,估计得抽一整天时间才能让池塘恢复原样,“黑鱼跑多少没法统计,另一个池塘里有2000斤鲤鱼,估计也剩不了多少……”

  张毅已经拿着铁锹开始清理牛棚,东侧的砖瓦已经有些松动,等天晴了要重新整修。

  在村里经营小卖铺的韩尧紧张地清理着被泥水浸泡过的货物,火腿肠等袋装食品上裹了一层干透的泥巴。

  担心大米白面等被水泡,她特意放在了冰柜上。没想到的是,水来时将冰柜顶翻,大米白面都掉进了泥水中。小卖铺尽管门前有5级台阶,但在涨水时还是被淹。

  走到雷子综合商店时,张树成叼起了烟斗,一边刮黏在床上的泥,一边把泡湿的衣服晾起来。邻居也不停的调侃,这东西都泡了,能不能打点儿折?

  在村口,记者偶遇麦子屯的张书记和妇女主任,两人的本子上已经记上了20余户村民家里初步的损失情况。

  供电车也不时穿梭在村子里,筹划着哪里有提前供电的可能,第一时间给老百姓家恢复供电等。


上一篇:王源提早入夏穿戴随意不系腰带网友:意外的时髦!

下一篇:男女跑马拉松拿走大量能量胶官方并没取消成绩称是道德问题!